优秀作品一:
石上生花处 柠檬香里续文脉
县(区):资阳市安岳县
学校:资阳市安岳县林凤初级中学
班级:八年级二班 姓名:王语萱
我的家乡安岳,是深藏于巴山蜀水间的一枚文化琥珀。这里不仅有千年石刻在崖壁上低语,更有万亩柠檬林在四季流转中吐纳芬芳。作为林凤初中八年级的学生,我愿执青春之笔,记录下这片土地上文脉传承的动人故事。
青石素笺写春秋
展开剩余74%安岳石刻的千年凿痕里,藏着先民最虔诚的心跳。去年春天,我和我的母亲来到卧佛院。当三十米长的释迦涅槃像在晨光中显现时,我忽然明白了何为"石不能言最可人"。那些在青石上翩然起舞的飞天衣带,历经唐风宋雨依然轻盈如初;圆觉洞里十二菩萨低垂的眉眼,将悲悯刻进了永恒的时间。张九龄笔下"石壁开精舍"的惊叹,苏轼"摩挲石刻鬓成丝"的痴迷,都在这些斑驳的崖壁上找到了注脚。
令我震撼的是,这种石刻技艺并未沉睡在博物馆里。在李家镇,我见到了第七代石刻传承人李昌荣师傅。他的工作室堆满青石碎屑,阳光穿过木格窗棂,为正在雕刻的观音眉眼镀上金边。"刀走龙蛇处,要听见石头的心跳。"李师傅教我辨认不同年代的凿痕,唐宋的遒劲如铁线,明清的柔美似流水。当我的手指触到温润的石面,突然懂得了文化传承的温度。
柠檬枝头绽新蕊
如果说石刻是凝固的历史,那么漫山遍野的柠檬林就是跳动的现代诗行。今年三月,我参加了学校的"柠檬小使者"活动,跟着果农王伯伯学习修枝。他教我把剪刀斜成45度:"要像给姑娘梳头那样温柔。"晨曦中的柠檬花沾着露水,让我想起石刻菩萨衣角的露珠纹。王伯伯说,安岳人把柠檬叫做"金果果",不仅因为它的颜色,更因它让古老土地焕发新生机。
在文化广场的柠檬音乐节上,我看到了传统与创新的奇妙交融。川剧演员画着柠檬妆表演变脸,非遗竹编艺人用柠檬黄篾条编织果篮,我们中学生创作的《柠檬少年说》诗朗诵赢得满堂彩。这些场景让我想起贾岛任普州刺史时写下的"地灵步步雪山草",今天的安岳人正用智慧续写着新的篇章。
少年执笔续华章
作为千禧年后出生的安岳少年,我常常思考自己能做些什么。在班级组织的"文脉传承"主题班会上,我展示了用柠檬籽粘制的石刻模型;在校园文化墙上,我和同学用丙烯颜料重现了紫竹观音的衣袂;这些稚嫩的尝试,就像柠檬树上新发的嫩芽,虽然细小却饱含生机。
上周参观安岳文庙时,我在泮池边捡到半块残碑。班主任说这可能是明清学子留下的,我突然感觉历史从未远去。那些在石阶上踏出的凹痕,与今天教室里的读书声产生了奇妙共鸣。我悄悄把残碑放回原处,因为明白最好的传承不是占有,而是守护。
暮色中的安岳,石刻群化为剪影,柠檬林泛起金涛。站在凤山书院旧址前,我听见风中有古老与年轻的声音在对话。十四岁的我或许还不能完全读懂这千年的密码,但我知道,当春天的柠檬花再次盛开时,会有更多少年接过文化的火炬,让安岳的文脉在新时代继续绽放光华。就像崖壁上的菩提树,虽然生在石缝中,却始终向着阳光生长。
教师评语:
这篇文章以细腻笔触勾勒出安岳的文化脉络,石刻的历史厚重与柠檬的现代生机交织,展现出对家乡文脉的深切热爱。小作者从参观、实践中捕捉传承细节,残碑归位的感悟更点明守护真谛,字里行间涌动着少年的文化担当。文笔灵动且富有诗意,典故与修辞的运用自然贴切,尽显八年级学生的观察力与表现力。愿继续以笔为介,让家乡文化在青春视角中绽放新辉!
发布于:北京市盛达优配-我要配资官网-配资杠杆平台-配资服务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